来武汉青山摘草莓吧!看老周的“莓”好生活

2023-02-27 10:34   美丽青山  

春风送暖

草木萌发

正是草莓大量上市之时

采摘草莓

享受农田乐趣

又提上了宝爸宝妈的日程

现在

青山也有草莓园啦

您不用再驱车百里

辛苦寻觅

一起来看

老周的

“莓”好生活

“宝宝们,太阳出来了,天气暖和了,辛勤的蜜蜂飞舞起来了,草莓马上就要长得又红又大,赶紧来采摘草莓吧!”在八吉府街道建设村委会旁,当春日的阳光照进草莓大棚里,43岁的周述龙正拿着手机录制短视频,1个小时后在抖音上也许就会刷到这条“老周草莓园”的短视频。

“老周”其实不是周述龙,而是借用了他的父亲——73岁的周金银的名号,对于父子俩来说,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种草莓。

2000年,两个浙江人来到附近,租了不到10亩地种草莓,世代种蔬菜的村民稀奇不过,5家农户向浙江人学习草莓种植技术,跟着种起了草莓,老周家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年种了一个大棚,第二年和第三年种了两个大棚。”回想起20多年前种草莓,周金银眼睛里闪着光。虽然是第一批开始种草莓,结果却不太理想。“当时条件不行,几乎没有人来采摘草莓,也不怎么好卖,要么在路边摆个摊子,要么送到白玉山去卖。”

种草莓辛苦,又难卖,效益不好,比不上种蔬菜,周金银最终关闭了草莓园,重新开始种蔬菜,23岁的周述龙也远赴甘肃兰州,开启了打工人生。

2022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外漂泊了21年的周述龙回到了武汉。这两年种草莓收益还比较好,看到自己一个朋友经营得还不错,周述龙萌发了在八吉府种草莓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种黄瓜、茄子、花菜、白菜,一亩地年收入至少万把块钱。不种地,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有5000多元,种草莓划不来。”在草莓上栽过跟头的周金银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儿子周述龙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先试着种一种,学习一下种植技术,积累经验后持续发展,加大规模种植,从而获得高效益。”

最终周述龙说服了父母,先期投入4万元,两亩地,4个大棚,开始了种草莓创业之路。现在种草莓技术已经不比20年前,周述龙一边向甘肃朋友取经,一边在网上学习,然后自己一步步摸索。2022年9月9日,周述龙栽下了第一垄红颜草莓苗,当起了新农人,开始追逐自己的草莓梦想。

每天6点多钟起床,从红钢城出发,送完孩子上学,7点多钟赶到田里,整地、施肥、除草、浇水、放蜂……每天忙到晚上8点多钟才回家,最忙的时候甚至干通宵。

对于种草莓的辛苦,周述龙早有心里准备,他也深知不能像父亲那样营销,要借助网络新媒体。“草莓小白”是周述龙的抖音账号,寓意种草莓的新手。平时只要有空,他就会用短视频记录种草莓,盖膜、抽水、打老叶、疏花疏果……他已经发表了49条短视频,有了800多个粉丝,不少粉丝经常等着他更新视频。

2022年12月9日中午,老周草莓园迎来了第一位客人。附近的一位村民看到草莓棚,采摘了2斤多草莓尝鲜,周述龙请客人把采摘体验和草莓口感帮忙发一个朋友圈。

“草莓口感不错,值得体验。”优质的草莓获得了客人的认可,并主动帮忙发朋友圈宣传,周述龙高兴地把当天标注为:幸运日。

原本以为草莓事业从此一帆风顺,没想到防疫政策调整又让草莓园归于平静,但是周述龙没有灰心,他知道人气恢复不会太久。

从2023年元旦开始,老周草莓园逐渐热闹起来,每天都能来迎来2、3拨采摘客人,靠着良好的采摘体验和草莓口感,转发朋友圈的人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每天产量30—40斤,第一季头批果产量1000多斤,周述龙基本收回了成本。“草莓垄沟开窄了,采摘时会踩伤草莓果;种植规模小,草莓产量低,还只局限在采摘,后期可以开拓社区团购和水果店。”作为新农人,周述龙更懂得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改进种植技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刚刚颁布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对乡村振兴最好的政策支持。”

伴随着青山湿地一期工程、长江右岸大道北段工程建设,八吉府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周述龙心中有着一个大大的梦想:草莓种植是青山的空白点,努力学好草莓种植技术,把周围的地流转在一起,通过规模化种植,向葡萄、西瓜、甜瓜等观光农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在老周草莓园,白色小花星星点点,蜜蜂飞来飞去,嫩绿的叶子下挂着红彤彤的草莓,煞是可爱,第二季草莓将迎来上市高峰。

周述龙正在奋力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红颜草莓口感酸甜,吃了还想吃,欢迎来老周草莓园采摘。”

老周草莓园

地址:八吉府街道建设村委会旁

电话:13909776877

草莓采摘30元/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