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力优服务,青山区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

2019-12-17 10:35   青山红色引擎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山区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区法院

让司法服务真惠民、保民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法院党组围绕法治宣传、诉讼服务、长效机制等,集中力量重点整治,进一步强化惠民利民措施,让司法服务真惠民、保民利。

法治宣传“送上门”

区法院党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找准社会、企业、居民最关注的法律问题,结合“双万双联”“双进双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进社区,围绕解读物业管理法规政策、解决常见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主题进行宣讲;进企业,围绕强化商事、劳动合同的合规性审查等主题为合法经营提供意见和建议;进校园,以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校园常见纠纷化解等主题举办法治知识讲座。同时,利用斗鱼、法院“两微”平台等新媒介,开展法治教育直播。

蒋家墩社区法治教育基地

斗鱼直播家事调解

诉讼服务“一站式”

区法院通过线下线上双提升,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更加优质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线下,在安检通道引入身份证信息采集、“人脸识别”系统,提高安检效率和有效性。为律师开通专用通道,设立隐私检查室,充分保障律师及当事人权利;在服务大厅设置智能书写区、提供诉讼文书模板和写作指引,让诉讼更方便、更简单;购置诉讼服务一体机、智能文件中转柜,启用诉讼风险评估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排队时间,也让群众对自身诉讼案件更加了解。

线上,专设“跨域立案”窗口,试行远程立案,让当事人在外地也可以立案;建设“移动微法院”,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案件线上调解;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自助诉讼指引服务。

安检通道“人脸识别”系统

服务大厅智能书写区

建立机制“重长效”

改革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联合辖区内援助律师、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帮助群众快速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截至目前,指定援助律师提供法律服务13次,导诉咨询1968人次,诉前委派调解275件,调解结案126件,同期调解结案率达45.8%。

推行判后答疑制度,将每案审结后向当事人解答疑问列为固定动作,由法官主动向双方当事人征询是否存疑,随即开展判后一次答疑;遇疑难复杂问题当事人难以理解,或涉及信访的,由庭长进行二次答疑。

落实司法救助政策,为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缓减免交诉讼费236.67万元,向因案致困的7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1.03万元,为特定刑事被告人指定援助律师,并与区司法局联合推进律师参与信访申诉制度,积极引导信访进入合法救济途径。

区行政审批局

帮办代办优化营商环境显成效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山区行政审批局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坚持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深化拓展“小小千纸鹤,飞进千万家”品牌,让企业享受“营商福利”。

帮办中心开展工作

考虑到企业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有效解决企业在申请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时“不了解申报程序”等现实问题,区行政审批局积极主动作为,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公益帮办服务中心和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免费、一对一的贴心指导。利用公开窗口、网络平台、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24小时受理企业政策咨询和反馈问题,推动政企沟通“零障碍”。同时,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等特殊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后,可进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当天立办。

解答企业咨询问题

有了帮办中心,不知道到哪个窗口咨询,逐个窗口办理手续,企业自己办理或请第三方办理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帮办中心对企业群众服务“前置”,可以让企业一次咨询了解全部流程问题,帮办人员为企业群众帮办代办,通过精确定位企业需求,全程跟踪为企业服务,服务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证,提高了办事便利度,提升工作效率。

公益帮办服务中心为配套完善区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工作,化工园区挂牌成立了政务服务帮办中心,建立了8人帮办代办服务团队,采取自愿委托、无偿代办的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最大便利。在武汉春笋集团搬迁化学工业区项目事项中,政务服务帮办中心实行“保姆式”全程帮办、跑办、代办,从跑市区职能部门了解手续流程开始,帮办中心人员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审批流程、绿色通道等政策,积极指导企业合理安排工期、提前准备相关审批手续所需申报资料,组织协调企业和各审批服务部门按照预排工期确定的时间节点,并联、交叉推进各项审批手续,对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调加以解决,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办结。经帮办中心协调,推动了春笋集团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条件设计、土地储备证、工程规划许可等快速办理,有些手续甚至是沟通当天就完成了办理,整个流程较之以往缩减了三分之一,跑出了青山加速度。

帮跑市民之家据了解,自成立以来,帮办中心还为宝湾物流、东风嘉实等20多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得到了国内外企业家一致好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全区营商环境。

区人力资源局

精准匹配让群众获得更多就业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  

全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单位关切群众在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在提高职业培训针对性、促进人才需求对接、关心困难群体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促就业稳增长,努力让群众获得就业支持,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精准“双向”匹配岗位

大学生留汉信心更足

听了政策宣讲会后,我感受到武汉市对于留汉大学生的重视,我相信能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心仪的工作。

郑娇洪是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完青山区政策宣讲会后,对留汉就业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近日,青山区人力资源局将多场精准匹配的招聘会办进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优质岗位。

“ 

过去的招聘会往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实际求职成功率并不高,其根源在于招聘方、应聘方很随机,需求匹配度不够高。

青山区人力资源局将“赶集式招聘会匹配度不高”问题列入主题教育整改清单,着力提高引才育才服务质量,通过定期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清单”,打造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大学生精准“双向”匹配岗位提供对接服务。

近期,青山区人力资源局在长江大学和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因两所高校化工类和工程类专业突出,招聘活动专门引入青山鲁华泓锦、奥克特化等化工类企业,还有一冶、宝业、中南勘基等工程类企业。“招聘方和应聘方的需求匹配度达到了80%,效果非常好。”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这样强调精准匹配的招聘会在青山已经举办了6场,累计提供优质岗位万余个。

区教育局

“加减乘”三法并举 着力保障幼有所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教育局党委将清理整治全区无证幼儿园作为主题教育重点整治任务,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探查,全方位了解家长需求和无证幼儿园办学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做好分类治理的“减法”

区教育局通过排查检查,对其中明显不具备规范办学条件的10所幼儿园严格予以取缔。“因为市场有需求,无证幼儿园才有滋生的土壤,所以也不能一刀切的一关了之,还要通过分类治理的方式,督促引导一批通过整改可以达标的幼儿园顺利办证。”区教育局发展规划科工作人员介绍道。此次专项整治在依法取缔的基础上,对于9所办学条件能够达标的无证幼儿园大力督促整改,区教育局、区消防大队、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多管齐下,帮助其按照“简易园”标准完成办证。通过疏堵结合,截至目前,全区无证幼儿园全部清零。

幼儿园食堂整改后

幼儿园卫生间整改后

做好建章立制的“乘法”

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和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全区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举办者提供咨询和选址实地勘查服务,帮助举办者选择合适的场地办园,避免盲目建设导致产生新的无证园。通过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巩固整治成效,规范学前办学。

做好配套保障的“加法”

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加大公益普惠性学位供给。截至目前,全区接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0所,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8所,共增加公益普惠性学位3840个,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0.31%,有效缓解了我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区公安分局

疏堵结合,让电动自行车

有处停、安全充

为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区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重要内容。从8月份开始,区公安分局联合相关街道,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充电设备项目招标、进场施工和交付使用。该充电设备配备的智能安全充电平台,通过互联网管理给电动车充电,不仅可以实现全程智慧安全充电,而且1元/4小时的收费标准也十分实惠,充电收入将用于充电设备的后期维护。车棚内还设有视频监控设备、智能照明设备、消防预警设备、人脸识别门禁设备,便于居民使用、确保停充安全。

中交江锦湾小区智慧安全充电车棚

截至目前,全部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已施工完成,共在全区10个社区29个点位3148平米空间建设充电设备99台,可供990台电动自行车充电,并配备监控探头51个,人脸识别门禁4套,消防设施46套,烟雾报警器8个,保障充电安全。此外,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电梯措施在红钢城中交江锦湾已试点完成,效果良好,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下一步,区公安分局还将推进电动自行车监测预警系统,运用AI识别技术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上楼充电,通过“疏堵结合”,引导居民到指定点充电,避免室内停充、私拉电线、拎电池上楼充电等现象的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居民电动车火灾防控意识。

区民政局

做实做优“社区好味到大食堂”

用心用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13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29%,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我区基层治理需要面对的重点、痛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线上“微邻里”和线下问卷调查、“天天敲门组”上门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老年居民对居家养老、就近就餐的需求很旺盛。

听取居民意见建议

为此,我区将“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建设和提档升级作为主题教育重点整改任务。通过制定大食堂建设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日常规范管理,不断服务提升质效,将“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发展成以助餐服务为依托,以食堂为阵地,融入健康养生、志愿服务等为老服务的一体化养老服务阵地。目前,“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已建成17家,分布在11个街道(管委会),营运面积达4021平方米,办卡人数达1.33万。

为服务辖区创业就业青年、城市白领精英,青山区(化工区)还创新打造集餐饮、休闲、娱乐、交友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好味到·奔跑吧”。第一批“社区好味到·奔跑吧”分别在5.5互联网产业园、八大家红坊里落户开业。优十孵化器的“社区好味到·奔跑吧”预计今年年底开业。

出品: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青山红色引擎

【编辑:石吉源】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