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0日讯 “发现有人倒地,立即判断意识与呼吸!”近日,青山区青翠苑学校的操场上响起清脆的急救指令。为迎接第73个国际儿童节,青山区钢花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安全‘童’行,急救相伴”主题活动,为学校师生传授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生命急救技能。
活动采用“情景模拟+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人体模型实操区,雷海丽医师、喻雅芳护师分解演示成人CPR操作流程,“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学生小林在指导下完成标准按压后发现,“系统学习才知道,影视剧里的急救动作很多都不规范”。
创伤救护环节,医护团队采用“创伤案例库”教学,展示不同止血包扎技法,“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环形包扎用于关节部位”。
班主任王老师表示,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并学会急救,老师也掌握了专业技能,万一以后遇到突发状况就更有底气了。
青山区钢花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已开展7场急救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千人次,今年还计划完成2所学校和6个社区的培训。
(张越 通讯员贾艳)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