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武汉市青山区武钢厂区内,活跃着各种鸟类频繁的身影,让武钢的工人和附近居民感到惊喜。在他们眼里,这种飞鸟成群的景象,在武钢厂区已是久违多年了。
红尾伯劳。
11月8日清晨5时30分,当朝霞浸透初冬的凉意,倾泻在青山区北湖明渠之上,一群雀鸟从水池边掠过,并惬意地在周遭选择树枝驻足。记者置身于离北湖明渠不远处的武钢厂区,那些矗立的高炉和厂房,此刻恰似水墨画的背景,融入了这幅“森林钢厂”的画作中。
“因为毗邻武钢的高炉和厂房,这里的鸟群一直十分稀少。”武钢有限北湖污水处理站站长岳耀全,年轻时就生活在北湖之畔,今年以来岳耀全经常看到鸟群在厂房楼顶追逐,一些羽毛鲜艳、个头硕大的鸟类,还时不时地在沟渠和水池边,留下美丽的倒影,这让他感觉十分惊喜。
一只八哥在厂房顶部的护栏上发呆。
武钢有限北湖污水处理站位于青山区白玉路附近,是该公司工业污水处理和回收再利用的重点项目,与北湖湿地距离约三公里。
今年76岁的居民汤桂珍是武钢家属,就住在附近的攀建光明社区。汤桂珍回忆,相比20多年前如今厂区机器轰鸣声变小了许多,环境绿化也更好了,“每天早上都被鸟叫声弄醒,这里不像是工厂,更像是鸟的乐园了。”
“90年代武钢生态状况最差的时候,厂区基本看不到鸟的踪迹,谁能想到如今武钢厂区的高炉和厂房之中,竟然穿梭着野鸡、白鹭、斑鸠、喜鹊、翠鸟等各种鸟类的身影。”武钢有限能源环保部员工邹汉平介绍,经过观测和统计,目前已经有数十种鸟类活跃在武钢厂区,其中很多鸟类已绝迹多年。据了解,2017年至2021年武钢环保项目完成投资36.4亿元。在邹汉平看来,环境改善是武钢鸟群重返的重要原因。
湖北省野保协会观鸟分会会长李明璞表示,鸟类种群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需要草木繁茂的生态环境,还要有鱼虫之类的食物链,因此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标,鸟类种群丰富意味着区域生物链的多样,是生态环境向好的表现,“在绝迹多年后,在武钢北湖区域各种鸟类的身影重现,说明这里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青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钢坚持“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森林钢厂”和“智慧钢厂”建设,随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北湖产业生态新城落子布局,青山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正不断带来“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的惊喜。
飞鸟成群栖居武汉“森林钢厂”
飞鸟成群,栖居“森林钢厂”的场景,让生活在武汉市武钢北湖区域的人们,对身边的环境变化感慨良多。
污水变清流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破破烂烂的水塘,味道也不好闻,附近居民都不愿意靠近,更别提鸟儿。”北湖污水处理站站长岳耀全,回想起13年前的场景,感慨不已。
武钢北湖区域,位于白玉山生活区的东南端,有一条明渠直通武钢和北湖,历史上武钢厂区的工业废水通过这条渠排放,造成北湖不同程度的淤泥,局部地区已由湖泊变成沼泽地。
攀建光明社区居民汤桂珍,1998年随子女从攀枝花到武钢生活,一家人就住在明渠附近,“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就很少有鸟飞来飞去,后来更是少见。”
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2007年武钢耗资1.2亿元在北湖附近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站。
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水处理站的植被绿化也不断完善。2018年,当岳耀全在站区预备地,第一次看到几只白鹭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他兴奋不已:“哪能想到这里还会有白鹭来呢?”
池鹭。
如今,漫步在武钢有限北湖污水处理站,随处可见丛林和绿地,还有枣树、李子树等果树,循环处理过后的清水,喂养着站区中央假山水池里的一池锦鲤。
土坡变公园
武钢有限行政中心旁边,有一座高不过60米的小山,名叫石山。在石山之上,放眼望去,满山青翠,丛林中的虫鸣鸟叫,与远处的武钢的高炉和厂房交相辉映。
因为见证了武钢1954年选址的历史,石山堪称是武钢的发源地。但在2019年之前,这个土坡之上还是楼房破旧的景象,山体部分区段陡峭,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
2019年10月14日上午,曾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61岁的武钢一号高炉正式停炉,永久退出生产。而就在这一年12月25日,围绕石山建设的“红钢绿园”公园也正式建成开放。目前,厂区还建起了月季园、樱花园、桔园、梅园等多个游园。
“拆房建绿,让土坡变成了公园,工厂变成了花园。”出生在青山区的武钢员工关健强笑着说,如今这里堪比A级景区。
武钢有限能源环保部厂容绿化组高级主任师韩新萍介绍,今年武钢厂区还推出“花园式生产线”,其中硅钢厂目前启用的一个九米廊道花园,让工人们感慨厂房像花房。
韩新萍表示,下一步武钢还计划打造一号高炉遗址公园,通过“森林工厂”建设,面向员工家属、市民和各地游客开放武钢园区。
初冬时节,穿梭在武钢厂区,抬头可见香樟树的枝干之间,银色管道或红色钢构纵横交错,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绿道上,乌鸫、喜鹊等各种鸟群,叽叽喳喳,冷不丁地从树丛中探出头来。
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这里的景象正在打破人们对钢厂粉尘漫天、烟囱林立的印象。
厂区变绿城
“此前,我们重视环保工艺改进升级,到现在将环保理念融入每个环节,我们以环保风险作为公司第一大风险加以管控。”武钢有限能源环保部环保组副主任李富智踌躇满志地表示,厂区飞鸟成群,显示出环保工作初具成效。
白鹭。
鸟类种群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需要草木繁茂的生态环境,还要有鱼虫之类的食物链。
李富智介绍,为此武钢有限制定了城市钢厂专项规划,2017年至2021年环保项目完成投资36.4亿元,84个污染防治项目建成投运。
近年来,武钢厂区及周边地区的水质不断改善,空中扬尘减少,周边水体繁殖出大量的鱼类和昆虫,为“百鸟回归”构建了天然的食物链。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践行老工业基地振兴、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的重要“试验田”,武钢厂区从粉尘漫天、烟囱林立,到宜居宜业、飞鸟成群栖居的变化,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一座生态新城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贺方程】